胤祥的生母章佳氏,在康熙帝后妃中并没有显赫的地位,她出身一般,是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的女儿。而且她享寿也不长,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去世,身后留下了14岁的胤祥、13岁的皇十三女和9岁的皇十五女。
胤祥在康熙帝的三十六个儿子中,排行十三,幼年丧母之后,胤祥便由胤禛的生母乌雅氏抚养,胤禛比胤祥大八岁,可能是命运的安排,胤祥一生和他的四哥最为亲善,并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胤禛是乌雅氏的第一个儿子,不过这个儿子并不是自己亲手抚养的,而是给了孝懿仁皇后抚养。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,不幸早夭,故而将胤禛抱去抚养以填补无子之痛。乌雅氏虽然舍不得儿子,但皇后能看上自己的儿子,这也是天大的面子,家世平凡的乌雅氏,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。
胤禛作为哥哥,自然承担了教育弟弟胤祥的任务。由于康熙早年已经确立了太子,名分已定,其他皇子自然没有非分之想。胤禛将主要的时间花在读书上,对这个小自己八岁的弟弟,自然也花了更多的时间照顾。成年后,胤祥还时常回忆起皇兄教自己数学的经历。
幼时的胤祥,虎头虎脑,一幅淳朴的形象,备受康熙喜爱。对于皇父,胤祥也是无与伦比的崇拜。一次康熙帝与诸子在宫内游玩,年幼的胤祥也跟着同游。康熙与众皇兄走过之后,胤祥未能跟上,一个人被落在后面。
呆萌的胤祥,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,他趴在地上,像条宠物狗一样“寻履迹伏地嗅之”,想以此追踪父皇的踪迹。
在康熙的心目中,胤祥总是很体贴,也很听话,时刻都能想父皇所想,认为他“生秉粹质,至性过人”,对他也格外宠爱。
康熙三十七年,十三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父亲去盛京,拜谒远在辽东的大清先祖们的陵寝。此后无论是巡游江南,秋围塞外,视察河工,康熙总是将胤祥带着身边。
康熙一生共有六次南巡,胤祥陪同了四次。康熙四十二年,胤祥跟随父皇南巡。由于胤祥书法不错,康熙特命胤禛与胤祥一起书写对联,在群臣的注目下,胤祥一气呵成,文墨工敏,群臣无不称赞。
然而,胤祥的命运和性格,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之后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苏州人何焯,早年落魄,在苏州靠教授私塾为生,后来经过李光地的推荐,以草泽遗才而入南书房,并奉旨在八阿哥胤禩府中担任老师。
何焯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:“十三殿下乃康熙帝所钟爱也”。这还不够,有着一颗非凡八卦之心的何焯,在给他弟弟的信中,又生动地描述了杨国维被选中陪皇十三子读书,而康熙一直认为杨国维诗文无人能出其右,现在让他陪伴十三殿下,“将来遭遇不可知也”。
何焯是八阿哥胤禩的老师,而胤禩又是皇位继承人最有力的竞争者,连何焯都如此看,一时间,十三阿哥要成为太子的风声,传的沸沸扬扬。
如此一来对胤祥很不利,形势急转而下,胤祥被冷落了。对胤祥的冷落,表现在方方面面,以前康熙出行,身边总少不了胤祥,此后不管去何处,再也不见胤祥的踪影。